你不知道的是,宝马、奔驰混合动力的“心脏”出自一个中国面孔
时间:19/12/13


“如果理念不转变,中国再过5年也不会出现可以走出国门的新能源汽车电机企业。”聊起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的现状,蔡蔚博士有点激动。他是精进电动的创始人,年已六旬的他已经退居二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和帮助行业发展。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显示,在国内新能源车电机市场,精进电动的市场份额仅次于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两家整车厂的附属公司。



蔡蔚在2008年创立了这家企业,这家企业也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凭借自主知识产权走出国门的新能源车电机企业。



在蔡蔚看来,国内的新能源车电机企业难以实现“走出去”,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在于政策和资金,内因在于理念的转变。


蔡蔚回到了当初走出去的大学,也时常参加行业论坛,他打算将他毕生积累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传授给更多的人。这份执念,就像他当初为了改变落后的行业现状而选择出国留学一样。


想要发电的年轻人


中学时代的蔡蔚,还只是位一心想要改变家里和学校总是出现停电现象的年轻人。


带着这个愿望,进入大学后,懵懂的他选择了电机专业,他以为电机就是研究如何发电。回想起当初的专业选择,蔡蔚觉得好笑,不过对于后来他在电机领域取得的成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庆幸。


在大学期间,蔡蔚的学霸体质显露无遗,机械工业部属院校物理统考他满分名列前茅,多篇论文被国际行业大咖引用,更为可贵的是实操能力极强。专业导师和学校领导对蔡蔚很满意,认为这是块搞电机的好料子,不能就这么放走他。



于是乎蔡蔚“坐火箭”式地被提拔为副教授,这也让他有了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的机会。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蔡蔚参与了学校与夏威夷自然能源研究所合作的电动皮卡车项目,负责电驱动系统的研发,结果成功让电动皮卡车上路行驶。尽管续航能力有限,但不用耗油就能跑的新能源车那时就留在蔡蔚的心里再也无法抹去。


彼时,国内汽车电机行业远落后于国外同行。此时的蔡蔚想着新能源车或许是未来的趋势,驱动电机一定得跟上。于是,蔡蔚开始了他的国外深造之旅。


蔡蔚先后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瑞士苏黎士联邦工学院和克拉克森大学等电机专业知名度高的大学留学与做访问教授。


在这期间,不只是学习到了更加专业的电机系统知识,也建立了不少汽车与电机行业的高端人脉。更重要的是,他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看到了国外的大学是如何与产业相结合的。


威斯康星大学有一个很著名的电机和电力电子中心,每年世界上著名的公司如通用电气、通用汽车、三星、LG、丰田、本田、西门子、奔驰、宝马等都会来这里“朝圣”,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听听这里的人研究出什么最新的东西。


蔡蔚发现,如果研究中心的成果足够好,是可以直接转换成工业产品,所以这些名企高管每年都要过来看最新的趋势是什么,这些企业缴的费用又反过来用于培养学生。蔡蔚认为,中国也应该有这么一个机构。


毕业后,蔡蔚进入了雷米公司,在他的带领下,雷米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电机事业部。正是在这个公司,蔡蔚的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


雷米公司与德国大陆公司合资开了个电机公司为通用混合动力汽车供货,德国大陆公司负责设计,雷米公司负责制造电机。蔡蔚因而进入到该项目当中,参与研发混合动力电机,这个项目是世上较早实现批量化生产的皮卡车混合动力系统之一。


事实证明,雷米公司招到了一个“宝”。靠着蔡蔚的发明和研发成果——发卡式绕组电机,以其自动化生产高、使用材料少、工作效率高、个头小等优势,雷米公司的方案完胜了彼时国际电机寡头埃莫森的方案,顺利拿到了通用汽车的乘用车驱动电机订单。


发卡式绕组电机不仅装上了通用多款混合动力汽车,这一电机还被奔驰、宝马和克莱斯勒看上,将其导入到其豪华混合动力的品牌车。于是乎,国际上有名的四家汽车公司都用上了蔡蔚的发卡式电机。随着发卡式绕组电机成功搭载4大车企的混动汽车,蔡蔚也因此成为了全球电动化汽车公司的名人。


除此之外,蔡蔚还拿到了世界汽车供应商的最高奖。被闪光灯和掌声包围的蔡蔚也算完成了当初出国的心愿。


造出走出国门的企业


就在蔡蔚一炮走红于国际汽车电动化的圈子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世界有了快速增长的迹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步入快车道,国外多家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采购部。而国内核心零部件缺乏其全球竞争力,在电驱动总成方面的成绩收效甚微。


蔡蔚意识到,是时候回到国内把所学的知识施展出来了。他与人合伙创立了精进电动,一人管技术、一人管战略规划,两人并肩踏上创业的征途。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2008年,意气风发回到国内成立精进电动的蔡蔚发现,国外高知名度的他在国内要从头开始。离开了雷米公司单干,摆在眼前的困境是没人、没钱、没产业化合同。


一切还得从零开始。


蔡蔚想出个主意,先从打响知名度入手。他亲自张罗了一场国际会议,邀请了一些国内外专家,宣讲电机系统创新和产业化的知识。结果奏效了,许多行业专家和政府官员通过参加他创办的会议开始逐步了解精进电动。


从DFJ龙脉和伟高达两家风投公司的第一笔创业资金开始,慢慢地,公司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了。


此时,蔡蔚在美国雷米公司时合作过的艾利逊混合动力大巴和通用双模混合动力汽车项目经理PAUL找到精进电动,为他新供职的菲斯克汽车公司寻求电机供应商,彼时的菲斯克是与特斯拉齐名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当时的菲斯克刚成立不久,正寻找电机供应商,他抱着希望找到蔡蔚和精进电动,双方签订了合作开发合同。PAUL后来在英国的Hybrid杂志上谈到其供应商选择时,还提到选择精进电动完全是因为蔡蔚在美国为艾利逊和通用成功开发电机的经历。


拿到了菲斯克给的开发费,精进电动很快就交出了样机。与另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QM形成竞争态势。



经对比,精进电动的电机除了性能更优之外,个头还更小,搭载车辆完全满足碰撞间隙需求。很快,双方签订了量产合同,这笔研发费用为精进电动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助力。


有了合同和研发费,精进电动开始在上海嘉定建厂建线,这条产线就此成为我国最早的驱动电机量产生产线,出货量在当时名列全国行业前茅。


2011年,全中国的生产和进口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7800辆,而精进电动向美国出口的驱动电机就达到了1万多台,彼时的蔡蔚很是自豪。


但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他没想到的险境正在悄悄靠近。


就在蔡蔚准备大展拳脚时,国内稀土宣告涨价。


众所周知,原材料之一的永磁体占了电机成本的25%左右,眼见重稀土价格一路飙升到原来的18倍,使得永磁体价格占电机材料成本超过50%。蔡蔚倒吸了一口凉气。


恰逢精进电动拿下一个大单,原来合同里规定“第一年不允许电机产品涨价”。这意味着,这个大单瞬间变成亏本生意。好在经过艰难的谈判,最后总算解决了成本转移难题。当年精进电动产值达到了1亿元。


平静的日子没多久,噩耗再次袭来,公司最大的客户菲斯克突然宣布倒 闭,几百万美元的货款打水漂了。祸不单行,另一位客户的订单也因美国燃油法规放松而宣布取消。而此时上海的工厂扩大计划已经展开,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精进电动没想到迎来的是接二连三的打击。


年轻的精进电动公司扛住压力,调整策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难熬的一年里,精进电动的创新收获却是最大。团队一举拿下国家科研项目和北京市发改委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并累积下不少电驱动产品成果,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不久,凭借强硬的实力,精进电动拿到了美国克莱斯勒研发和批量生产的订单。菲斯克被万向收购后,欠下的货款也如数拿回。精进电动终于恢复了元气。


据悉,精进电动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内其它新能源车电机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首个“站起来,走出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而在国内,能走出国门的新能源车电机企业仅此一家。


蔡蔚在想,中国要在新能源车领域有竞争力,只有一个精进电动走出国门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他认为中国应该有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走出国门,才更有竞争力。


助推国内行业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带着这些年累积下来的研究与应用的经验和心得,蔡蔚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国内的行业做些事情。


“理念不转变,永远跟不上别人。”蔡蔚开始奔走于一些行业的活动,他在演讲中呼吁行业重视理念的转变。


一语道破国内外同行的差距。蔡蔚举例道,国外同行在产品开发的流程上有三步流程要走。


第一步是验证概念合格之后,先进行性能认证,检验是否满足应用要求。接着使用软模具进行设计认证。在设计认证的过程中要使用软磨具做样件,而不少国内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直接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切出产品进行设计认证。


此外,电机要做到满足15年的寿命及30万公里的应用要求,需要经过严格的台架实验。即使一刻不停,这个实验也要耗费6到8个月的时间,并且按照概率理论,需要上架多台产品同时实验。中间一旦发现问题,改进后重新上架也还需要花费半年左右的实验时间。


如此一来,不但耗费的时间成本极高,也要消耗不少的成品。一台电机真正能够量产,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各种认证,认证完成后,产品才具备了基本的生产条件。


而部分国内企业几乎不做如此严格的认证试验。除了成本问题,国家新能源政策基本每年都在变化,这意味着留给电机企业的试验认证时间并不充分,因为如果跟不上政策时间节点,或许连基本的补贴都无法得到,因此也是国内企业做不强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电磁线材料选择上,精进电动要求材料公司提前做完耐电晕等系列实验。从材料端到产品端,都需要根据标准充分地认证,“按照这些流程做事的企业很少。”蔡蔚有点激动,如果照此下去,即使再过5年,中国也不会出现更多可以出口的汽车电机公司。


蔡蔚希望能通过培训、成立研发中心等形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国内汽车推动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如今,蔡蔚依托的研发中心已经开始运行,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企业评判设计、解决问题等。


蔡蔚回到了他曾经求学任教过的哈尔滨理工大学。


就像他当初在国外看到的那样,他想推动学术与工业更好的结合,他想通过培育一代人来改变新能源电机行业的理念。


此外,他也正在筹划将大学、工厂、科研部门联合起来,形成像威斯康星大学一样的联合体,为行业进步做更多的事情。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机遇,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专长。


今年9月份以来,他作为专家组长,带领行业专家完成了国家《电动汽车安全指南》电机系统和电驱动总成安全指南编写。他任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用稀土永磁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副组长,他还是2020-2035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路线图的联合专家组长。



“我年纪大了,希望利用有限的时间,能够帮助中国更多的企业走向世界。”



文中图片来源于精进电动


■ End ■


-相关推荐-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