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一种纸突然成为全球都采购不到的紧俏物资,而这张纸背后牵动的正是当时高速发展的中国高铁事业;2016年还是这张纸,卖出了6648万元的高价,这也意味着一项长期被国外垄断的技术即将打破,一项科研成果迎来产业化。
这张神奇的“纸”并非生活中的纸张,“高性能对位芳纶纸基复合材料”这么一个拗口的专业名称正是它的全名。
可对于时代新材芳纶产业技术带头人陈磊而言,这张纸的故事和名字早已与他的生活、工作重叠在一起,他与芳纶纸的奋斗历程,也变成了“强国梦”的一个缩影。
破封锁,核心技术人才C位出道
时间回到2012年,中国实现了从步入高铁时代到引领世界高铁发展的一个大飞跃,轨道交通行业正十分“渴望”芳纶纸技术。
因为芳纶纸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耐热耐老化、轻量化等特性,可有效降低高速列车的能耗和噪音,它也是高铁上重要的高温绝缘材料,速度200公里/小时以上的动车需要大量使用芳纶材料。
不仅是在高铁、飞机等民用领域,航空母舰、运载火箭的某些关键部件也都必须用到芳纶纸做成的复合材料,芳纶纸已成为国家重大工程迫切需求的战略材料。
可在当时,美日两国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芳纶纸供应商,不仅价格、采购数量均由对方说了算,严密的技术封锁也使我国用于国防军工领域的高端芳纶材料受制于人,要“看人眼色”。
在经历了2011年全球芳纶材料紧缺和长期卡脖子的阵痛后,时代新材作为中车集团的新材料研发制造平台,承担起芳纶材料国产化的工作。
刚博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2年的陈磊带领着只有几人的团队在公司众多专业人才中C位出道,毅然承担起这项攻坚任务。
他们的目标十分明确: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满足高铁、国防军工发展需求的同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然而,一条艰辛而曲折的路摆在了面前:从2012年立项到正式拉通生产线,项目历时长、难度大,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
陈磊带领着团队一路披荆斩棘,解决了技术研发、产业化工艺技术研究、设备安装调试等多项难题,团队人数也从最初的几人壮大到现在的百余人,一条国际先进生产线拔地而起。
多面手,一个典型博士的非典型标签
见过陈磊的人都知道,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博士标签,斯文有礼、严谨细致,而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他也在不断刷新着自己,“基建狂人”、”设备发烧友“、“项目管理员“、”接待讲解员“一些不属于博士的非典型标签贴在了他身上,从实验室走向建设工地,他完全颠覆了大家对博士的刻板印象,从一门心思搞科研的”技术宅“摇身一变成为集技术、基建、管理于一身的“多面手”。
用他的话说“只有看到项目工地的灯火通明,听到开工的轰鸣声,我心里才踏实。”芳纶项目的设备基础建设难度非常高,有着错综复杂的隐蔽工程,必须与厂房建设同步设计和施工,一点细微差异都可能造成后期工程的返工重来。
施工图纸早已被陈磊翻得皱皱巴巴,与相关方对施工关键点的自审、会审也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每个过程和细节都在他脑海中回放着,在他的严密盯守下,项目周期缩短了3个月。
“芳纶产业发展遇上了绝好的时机,不但有双百改革政策,各级政府也是大力扶持,我们一定能成为株洲市、禄口区在新材料行业的一张金名片。”项目建成后,芳纶项目成为了集团公司甚至渌口区的“地标性”项目,一年内大大小小的接待参观多达数十场,这是陈磊每次做接待讲解时必说一句话,也是他和团队为自己立下的目标。
接地气,变身车间里的“007”
在去年大家对“996”工作制形成热烈讨论的时候,芳纶项目进入了最后冲刺的设备调试阶段。面对配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系统的芳纶产品生产线,陈磊带领项目团队一起又在一线扎了下去。
他以厂为家,车间调试有问题他一定第一时间到场参与解决,不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论清晨还是夜晚,大家想找陈磊博士,都会自动自觉来到车间找他。在他与设备调试的那段日子里,“996”不算什么,“007”才是真的王者。
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工,新产品中试技术和产业化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量的工艺技术难题又摆在了眼前,“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成为他最迫切的心愿。
每当开机调试时,陈磊一定在最前线指挥,DCS控制室员工的身后总会站着一个聚精会神的人,他亲自对各参数设定和调整进行把关,直到设备关机他才最后一个离开。
他不但对整条生产线的里里外外熟记于心,团队里的每位员工他也都放在心上,曾有一位一线员工感慨过,“陈博士是我见过最接地气的一把手,因为他是我遇到唯一会主动加一线工人微信的领导”,员工不用担心陈磊不认识自己,他总会自己主动找到员工沟通问题。
遇到天气炎热,生产设备带有的高温加热装置会使整个车间热的像蒸笼,看见浑身大汗而士气低迷的员工,陈磊会主动上前拍拍肩膀打趣道:“我们这是一起蒸桑拿了,排毒对身体好。”
纸短情长,不负使命赋华章
人们常用纸短情长来形容写不完的情深意长。这个词用来形容陈磊对于芳纶纸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强军强国的家国情怀也再适合不过。
2019年底,生产线正式实现连续化生产,产品开发大获成功,综合性能达到了国外产品同等技术水平,这也意味着陈磊团队终于攻克了高性能芳纶产业化核心技术。
产品还抢占先机拿到了航空航天行业的市场“通行证”——AS9100D:2016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加快国产芳纶轻量化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军工等领域的应用进程。
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关系,芳纶项目的突破正好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保障了国家军工、航天等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市场推广方面也捷报频传,陈磊团队自主生产的芳纶蜂窝外饰件已成功应用于中车株洲所智轨电车ART和青岛四方单轨列车;国产化项目摘取到加速推广的“金钥匙”,将在大飞机关键材料和新能源电机上实现进口产品替换。
就在芳纶产线成功拉通的同时,陈磊又开启了新的征程:以生产高性能芳纶材料及制品为主导,同时并线生产电容隔膜材料和水处理基材。
对于他而言,每一站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与芳纶纸的精彩故事才刚刚开了个头,过去这些年的奋斗仅仅是他为芳纶纸画上的绚烂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