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
时间:18/05/12

9月16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我校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CITBD)在广州珠江宾馆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教授、我校校长胡军教授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作为中国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研究领域规模最大的IT盛会,本次大会历时3天,注册代表179人,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67所高校,14个科研院所和公司。会议开幕式由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翁健教授主持。

第三届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聚焦会话式人工智能、数据系统与大数据安全、医学大数据挖掘、智能技术的商业应用等重要议题,与会的多位知名专家就最新学术成果、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和主要战略等问题现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全体委员会议,发展和接收新的专委会委员。

开幕式:抓住大数据发展契机  促进人工智能再次兴盛

胡军在开幕式致辞中展望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前景,介绍了我校的情况,表达了对本次大会的美好祝福以及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常来我校交流和指导的愿望。

(胡军校长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方滨兴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独特感情。方滨兴早期便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后来在北京邮电大学任职期间更是力挺此专业。他指出,人工智能发展跌宕起伏,研究者应该重点关注其原因,抓住此次大数据发展的契机,促进人工智能的再次兴盛。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教授致辞)

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晓阳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恩红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委会代表、北京工商大学王小艺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主任杜军平教授也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其中,王晓阳重点讲解了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创新点;陈恩红描绘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的发展历程;王小艺则介绍了智能空间专委会的情况;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主任杜军平主要回顾了智能专委会成立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报告会:了解前沿发展趋势 掌握最新实用技术

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AAAS Fellow等知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分享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最新和实用技术、前沿发展趋势等。

方滨兴报告主题为“大数据安全”。他从大数据所涉及到的领域及主要问题谈起,共介绍了三部分内容。第一是云存储安全:安全的云、可靠的云、可控的云、可信的云;第二是隐私保护:如何在不泄露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挖掘大数据的潜在的巨大价值;最后是态势分析:基于网络安全大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挖掘和智能推演等方法,给出当前状态的多层次、多粒度的网络安全量化评估值,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国家千人学者陈俊龙教授报告话题为“宽度学习”。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兼社会计算及电子健康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教授张彦春在报告中分享了其所关注的领域——“医学大数据挖掘”。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系的于旭教授分享了其近期在大型网络中搜索社区、寻找层次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类语言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民教授的报告主题为“面向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的深度学习”。小i机器人创始人朱频频博士重点分享了会话式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和广泛的商业应用。

人工智能:国家已全盘布局 未来前景广阔

为更深入形象地研究人工智能领域内的前沿问题,大会还以“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之后还能研究什么”为题特别设立了小组讨论环节,邀请陈俊龙、陈恩红、张文生、胡卫明四位教授,就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人员还就领域内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提问与解答,彼此沟通交流专业上的困惑和见解。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首个针对人工智能的“国”字号文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首次对一项技术内容进行全盘布局,描绘了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宏伟蓝图,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在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发起的系列会议,每年举办一次。第一届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于2015年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于2016年在河南焦作召开,第三届盛会则花落广东省广州市。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