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OPPO为铺平海外之路 花费数十亿资金购买专利;
时间:18/05/30
1.共享充电宝专利之争战火升级!街电对来电恶意诋毁提起上诉;
2.OPPO为铺平海外之路 已经花费数十亿资金购买专利;
3.手机三巨头专利较量 三星屡战屡败;
4.微软公布一项MR触觉反馈设备新专利;
5.Apple活动铰链新专利曝光! 似足2015年Surface Book?;
6.汽车零部件领域专利诉讼频发;
7.我国石墨烯专利申请数量稳居全球首位;
1.共享充电宝专利之争战火升级!街电对来电恶意诋毁提起上诉;

集微网消息,日前,来电科技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来电科技起诉街电科技两项专利侵权案件已作出一审判决。对此,街电当庭提起上诉,称此行为是来电科技的恶意诋毁,并发布声明,表示一审法院对此专利事件的事实认定存在偏差,正在通过司法程序纠正以上错误认定。


根据一审判决结果,街电侵犯来电科技两项专利(专利号ZL201520847953.1,名称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520103318.2,名称为“吸纳式充电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成立,责令街电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来电科技共计200万元。

对此,街电在声明中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的是一审判决且尚未生效,同时一审法院的事实认定存在偏差,街电已当庭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街电方面称,这起事件不会影响街电合作商户的正常经营,不会损害合作商户的权益,更不会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对于来电员工使用一审判决书向合作商户造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我们保留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此外,街电还称,2017年12月27日已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来电滥用诉权、配合或借力媒体进行误导性宣传等恶意行为提起诉讼。

实际上,来电和街电二者之间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专利之争由来已久,此前针对来电持有的7项争议专利,街电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起无效宣告请求,其中4项已被认定为无效,1项直接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驳回。

此外,剩余两项专利的其中之一即为此次的“吸纳式充电装置”,这项专利等同于VCD吸纳光盘、ATM机插卡的功能,并非核心专利,且在无效宣告程序中,极有可能将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定无效;另外一项在行政诉讼程序中,也极有可能被认定无效,届时来电基于这两项专利的请求都将被驳回。

而此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宣判的内容——街电专利所保护的租借方法不相同、不等同,不构成对来电专利的侵权。街电表示,法院肯定了街电租赁方法比来电更好,避免了在没有库存状态下收取用户费用等现象,这意味着街电在来电所宣称的核心专利上将赢得决定性的胜利。
2.OPPO为铺平海外之路 已经花费数十亿资金购买专利;

拓海外市场 OPPO高层机构调整

北京商报讯(记者 石飞月)5月28日,OPPO宣布了两项人事任命,OPPO副总裁、OPPO原中国内地市场营销业务负责人吴强,即日起将负责OPPO海外市场整体业务。另外,任命沈义人为OPPO助理副总裁,全面负责中国内地市场营销业务。吴强和沈义人均向OPPO CEO陈明永汇报。

陈明永表示:“拓展海外市场对OPPO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作为公司的重要管理人才,吴强和沈义人拥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以及敏锐的消费者洞察力,我们期待他们在各自的新岗位上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吴强于2006年加入OPPO公司,同年12月开始担任中国内地市场营销负责人,并领导团队实现了OPPO中国内地市场业绩的显著增长,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沈义人于2013年加入OPPO公司,此前担任OPPO中国内地市场营销策划部长,推动和参与了OPPO多次营销案例。

OPPO此次的人事调整,预示着将向海外市场大步前进。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手机厂商必须出海找路。受中国市场出货量下滑影响,2018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2.9%。实际上,自2013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市场的手机季度出货量就已降至1亿台以下。最新报告表明,2018年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不到9000万台。

不过,OPPO并不是刚刚开始发力海外市场,此前,OPPO已经在东南亚、印度、新西兰、沙特等27个国家有涉猎,2018年1月31日,OPPO在日本举办首次新品发布会,正式进入日本市场。今年OPPO还表示将全面进军欧洲市场。据悉,在今年2月OPPO已经在英国开设分支机构,当时有报道称,OPPO将在今年夏天进军欧洲市场,在欧洲多地发布产品。据报道,OPPO为了进军海外,已经花费了数十亿资金购买专利,为的就是铺平海外之路。北京商报

3.手机三巨头专利较量 三星屡战屡败;

世界手机三巨头三星、苹果、华为之间的较量,正在不断扩大领域,向纵深挺进。标志着创新能力的专利,正成为掣肘对方的有力武器。专利纠纷对打击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延缓市场扩张,压缩利润空间,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专利是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最近,在与对手苹果和华为的专利诉讼中,三星不约而同地败下阵来,被判侵权,并要求支付巨额赔偿。

5月25日,美国陪审团经过为时5天的漫长商讨,终于达成一致,要求三星向苹果支付专利侵权费用5.39亿美元。早在前些天,三星与华为专利纠纷案也水落石出,由于三星侵犯了华为“一种可应用于终端组件显示的处理方法和用户设备”专利,被判赔偿华为8000万元人民币。从目前已经结案的专利纠纷案件来看,三星处在明显劣势,以抄袭、侵权、被告、败诉居多。这显示在科研创新上,三星已经渐落下风,被苹果和华为甩开。

苹果、三星、华为关于手机专利的纠纷由来已久,只不过由于诉讼周期较长,案情直到最近才水落石出。其实,早在2010年,华为就把三星告上了法庭;苹果状告三星,也发生在2011年。只不过,面对诉讼结果,三星均表示不服,表示要积极上诉。三星不愿束手无策,被动挨打,全在情理之中。种种迹象显示,手机三强的专利纠纷,不是终结,而是刚刚开始。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三强的专利纠纷将越演越烈,精彩在后头。

美国法院认定三星侵犯了苹果设计和实用专利,涵盖诸如圆角的移动设计、iPhone正面边缘和iOS home app图标布局设计等。这些在三星手机,特别是三星系列旗舰机中被广泛使用。三星产品凭借这些专利侵权,大大缩短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攫取了巨额经济利益——这可以从赔偿金额数量窥见一斑。美国法院对三星判罚仍然是手下留情了,如果这些侵权的专利被禁用,或者有这些侵权专利的产品被禁售,那对三星来说,估计造成的损失要远超这个罚款金额。

目前三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产销企业,据Gartner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全球市场份额为22.5%,约为苹果(12%)和华为(9.8%)之和。但相对于苹果和华为,三星显然是大而不强,老被同行企业,特别是竞争对手告上法庭,并以败诉结束。

在业内,三星手机是出了名的“抄袭专家”,从外观设计到应用创新,到核心专利,对手研发出什么,三星就抄什么,市场新流行什么,三星就抄什么,这种作法也正好授人以柄,屡成被告。

三星抄袭,可以追溯到遥远的2G时代。那时候,最火的三大手机品牌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三星只是一个亦步亦趋的追随者。只要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有新机面市,成为爆款,立马就有长相格外相似的三星手机新品推向市场。三星就是这样凭借雄厚的工业制造实力、强大的渠道营销能力以及不顾一切的市场推广投入,帮助抄袭产品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将竞争对手一一击败,成功实现登顶。

在从2G到3G转型,以及4G时代最流行的双卡双待手机,三星也是做得最牛的,但在双卡双待专利上,三星老被中国通讯企业告上法庭。据曾经的“中华酷联”成员的酷派称,双卡双待技术是其发明专利。围绕双卡双待技术,还有其他一些中国企业走在最前面。2006年12月,名不见经传的华立通信发现在市场中大量销售的三星CDMA/GSM双模双待W579手机使用的技术方案与华立的专利几乎一模一样。2007年4月,华立通信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三星科健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侵犯该专利并索赔5000万元。2008年底,经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三星侵权事实认定,赔偿华立通信人民币5000万元。2011年,德信无线起诉三星涉嫌侵权其“双卡双待移动终端的短信送达报告的实现方法和装置”,称三星一款名为GT-B7732的双卡双待手机的短信报告与德信的专利技术作对比,二者技术原理完全吻合,要求三星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并公开致歉。

跨国企业曾经将抄袭其专利视作中国企业的“专利”,没想到这些年跨国企业反过来抄袭中国企业专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抄袭是企业节省成本,缩短差距,追赶对手的捷径。随着市场度竞争加剧,专利拥有者的厂商家也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意味着抄袭在未来竞争中将越来越“此路不通”,可能要付出更高的违法成本。蓝鲸TMT

4.微软公布一项MR触觉反馈设备新专利;
尽管宣传的力度似乎不及同行醒目,但必须承认,微软的混合现实产品Title下确实潜伏着不少值得我们瞩目的技术——就在上周,一项新专利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触摸虚幻“的VR行业发展目标,似乎离我们又近了一些。

从形态结构来看,这项专利似乎是在用户的关节位置(例如手指与肘部)设置一系列电极,通过给予不同的电压刺激对用户的动作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产生类似”触摸“的感觉。除了名为MR实为VR的Windows混合现实门户相关设备之外,这项专利技术同样兼容HoloLens平台。

作为虚拟现实行业最吸引人的热点之一,”触摸反馈“的相关技术在科技圈当中始终拥有不错的关注热度。当然,从专利到产品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微软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搜狐科技

5.Apple活动铰链新专利曝光! 似足2015年Surface Book?;

Apple 又有新专利曝光!根据 Apple 最新活动铰链(Living Hinge)新专利的介绍,配备活动铰链的设计可让 Apple MacBook 外殻由刚性材料制作,而中间位置就会是柔软度较高的物料,同时支撑显示屏、键盘部分之外,而刚性外殻的侧壁内部,更可容纳电子组件,令 notebook 设计可以更灵活多变!之不过,这个设计好像有点似曾相识。

似 Surface Book 只属错觉?

可能有人看过 Apple 活动铰链的新专利图片,会觉得 Living Hinge 设计跟 Microsoft 于 2015 年推出的 Surface Book 极相似。但其实,Apple 在 2013 年已开始在 MacBook 上研发活动铰链来连接屏幕及键盘的设计,只是去到 2017 年才提交专利申请,才有让用家有错觉认为是次专利申请,跟 Microsoft 于 2015 年推出的 Surface Book 相似。说回 2015 年的 Surface Book,是以动态支点铰链(Dynamic Fulcrum Hinge)设计为卖点,可将屏幕反回折叠或直接将屏幕及键盘分离,作为平板电脑之用,而制作物料方面,就是起用铝合金铰链、镁合金机身,因此使铰链部分看来似一个卷轴,而整部 Surface Book 就似是书形 notebook。

Living Hinge 将以全新形态出现

那么 Apple Living Hinge 设计的应用,又会否跟 Surface Book 同出一辙呢?基于 Apple CEO 早前表明不会推出 MacBook、iPad 的混合体,所以估计之后 Apple 起用 Living Hinge 设计的新产品,应有全新形态,不过在何时推出,就的确无人知晓了。

可能有人看过 Apple 活动铰链的新专利图片,会觉得这个 Living Hinge 设计跟 Microsoft 于 2015 年推出的 Surface Book 极相似。


从 Apple 最新活动铰链新专利图片,会见到中间铰链位置是柔软度较高的物料,同时支撑上方显示屏及下方键盘部分。之不过 Apple 产品设计会否跟图片相似,就是未知之数了。
ulifestyle
6.汽车零部件领域专利诉讼频发;

据《中国汽车报》报道“我们会将维权进行到底!”近日,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简称ATGL)技术部部长杨剑坚定地对记者说。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3月7日,ATGL终于收到了安徽省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的胜诉判决书,带领团队奔走呼号了18个月的杨剑终于松了一口气。2016年8月12日,因发明专利气缸套产品被侵权,ATGL一纸诉讼将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内配安徽公司”)告上法庭。 

据介绍,中原内配安徽公司非法使用AT⁃GL母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的汽油机缸套技术,以低于20%的价格进行低价竞争,抢了ATGL不少市场份额,对ATGL的价格体系造成很大冲击。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都是知识产权诉讼的高发区,尤其是国内企业被跨国公司投诉的案件并不少见。如今,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零部件企业也牵涉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单飞创业,与老东家之间直接竞争,更是成为焦点。中原内配安徽公司侵权案就属此类。 

无独有偶,今年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产品的龙头企业精进电动,在官网上发表了一则《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牟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侵权行为的声明》,称牟特科技涉嫌盗取精进电动技术和侵犯精进电动知识产权。去年12月22日,由于涉嫌盗取商业机密等原因,自动驾驶领域的景驰科技公司被百度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最后以创始人王劲出局而不了了之。 

据杨剑介绍,知识产权维权的成本很高,ATGL在起诉前,用了2年时间收集证据;一审又花掉18个月——因为对方提出专利无效的质疑,法院需要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裁定,在这期间,团队还要到位于北京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口审。虽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最终认定案涉发明专利完全有效,但导致侵权诉讼程序过长。 

“除了打官司本身耗时耗力,打赢了执行起来更困难,不仅生产方不好控制,使用方也不好控制。尽管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定,使用侵犯他人发明专利的产品用于经营的,也是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行为,但某些车企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觉得产品能生产就能使用,作为使用方,他们并不承担风险,哪家供应商的便宜,就用哪家。”对此,杨剑颇为无奈地表示,“如果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我们就收集其他证据继续提出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技术市场报

7.我国石墨烯专利申请数量稳居全球首位;

近期举办的2018石墨烯前沿技术高峰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7—2018中国石墨烯发展年度报告》(下称《年报》)。《年报》显示,全球多个国家纷纷开展石墨烯专利布局,我国石墨烯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首位。

2009年之前,石墨烯相关专利技术处于萌芽阶段;2010年之后石墨烯相关专利技术申请量快速增长。《年报》认为,当前多国政府大力推动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竞相开展前瞻性、战略性专利布局。

据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石墨烯公开专利总量为60874件,同比增长约20%。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最高,专利公开量为37249件,全球占比达61%,位列第一梯队。美国和韩国的专利申请量次之,公开量分别为8024件(占比13%)和6249件(占比10%),位列第二梯队。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位列第三梯队。

《年报》分析,从技术构成看,目前石墨烯专利技术的重点集中在石墨烯原材料制备,以及储能(电池)、复合材料、传感器、透明导电薄膜、触摸屏、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应用领域。我国石墨烯制备和储能应用领域的技术专利最多,偏重于基础应用;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及未来高端应用领域的前瞻性专利布局。

《年报》认为,我国石墨烯专利大部分为国内申请,国外专利技术布局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国虽然也开始重视专利海外申请,但绝大多数是以美国为目标申请国,专利国际布局缺少整体规划。

《2017—2018中国石墨烯发展年度报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江南石墨烯研究院联合研撰,旨在系统分析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新态势,为业界、学界和政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新华网

集微网消息,日前,来电科技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来电科技起诉街电科技两项专利侵权案件已作出一审判决。对此,街电当庭提起上诉,称此行为是来电科技的恶意诋毁,并发布声明,表示一审法院对此专利事件的事实认定存在偏差,正在通过司法程序纠正以上错误认定。


根据一审判决结果,街电侵犯来电科技两项专利(专利号ZL201520847953.1,名称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520103318.2,名称为“吸纳式充电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成立,责令街电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来电科技共计200万元。

对此,街电在声明中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的是一审判决且尚未生效,同时一审法院的事实认定存在偏差,街电已当庭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街电方面称,这起事件不会影响街电合作商户的正常经营,不会损害合作商户的权益,更不会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对于来电员工使用一审判决书向合作商户造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我们保留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此外,街电还称,2017年12月27日已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来电滥用诉权、配合或借力媒体进行误导性宣传等恶意行为提起诉讼。

实际上,来电和街电二者之间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专利之争由来已久,此前针对来电持有的7项争议专利,街电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起无效宣告请求,其中4项已被认定为无效,1项直接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驳回。

此外,剩余两项专利的其中之一即为此次的“吸纳式充电装置”,这项专利等同于VCD吸纳光盘、ATM机插卡的功能,并非核心专利,且在无效宣告程序中,极有可能将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定无效;另外一项在行政诉讼程序中,也极有可能被认定无效,届时来电基于这两项专利的请求都将被驳回。

而此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宣判的内容——街电专利所保护的租借方法不相同、不等同,不构成对来电专利的侵权。街电表示,法院肯定了街电租赁方法比来电更好,避免了在没有库存状态下收取用户费用等现象,这意味着街电在来电所宣称的核心专利上将赢得决定性的胜利。
Apple 又有新专利曝光!根据 Apple 最新活动铰链(Living Hinge)新专利的介绍,配备活动铰链的设计可让 Apple MacBook 外殻由刚性材料制作,而中间位置就会是柔软度较高的物料,同时支撑显示屏、键盘部分之外,而刚性外殻的侧壁内部,更可容纳电子组件,令 notebook 设计可以更灵活多变!之不过,这个设计好像有点似曾相识。

似 Surface Book 只属错觉?

可能有人看过 Apple 活动铰链的新专利图片,会觉得 Living Hinge 设计跟 Microsoft 于 2015 年推出的 Surface Book 极相似。但其实,Apple 在 2013 年已开始在 MacBook 上研发活动铰链来连接屏幕及键盘的设计,只是去到 2017 年才提交专利申请,才有让用家有错觉认为是次专利申请,跟 Microsoft 于 2015 年推出的 Surface Book 相似。说回 2015 年的 Surface Book,是以动态支点铰链(Dynamic Fulcrum Hinge)设计为卖点,可将屏幕反回折叠或直接将屏幕及键盘分离,作为平板电脑之用,而制作物料方面,就是起用铝合金铰链、镁合金机身,因此使铰链部分看来似一个卷轴,而整部 Surface Book 就似是书形 notebook。

Living Hinge 将以全新形态出现

那么 Apple Living Hinge 设计的应用,又会否跟 Surface Book 同出一辙呢?基于 Apple CEO 早前表明不会推出 MacBook、iPad 的混合体,所以估计之后 Apple 起用 Living Hinge 设计的新产品,应有全新形态,不过在何时推出,就的确无人知晓了。

可能有人看过 Apple 活动铰链的新专利图片,会觉得这个 Living Hinge 设计跟 Microsoft 于 2015 年推出的 Surface Book 极相似。


从 Apple 最新活动铰链新专利图片,会见到中间铰链位置是柔软度较高的物料,同时支撑上方显示屏及下方键盘部分。之不过 Apple 产品设计会否跟图片相似,就是未知之数了。
ulifestyle
近期举办的2018石墨烯前沿技术高峰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7—2018中国石墨烯发展年度报告》(下称《年报》)。《年报》显示,全球多个国家纷纷开展石墨烯专利布局,我国石墨烯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首位。

2009年之前,石墨烯相关专利技术处于萌芽阶段;2010年之后石墨烯相关专利技术申请量快速增长。《年报》认为,当前多国政府大力推动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竞相开展前瞻性、战略性专利布局。

据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石墨烯公开专利总量为60874件,同比增长约20%。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最高,专利公开量为37249件,全球占比达61%,位列第一梯队。美国和韩国的专利申请量次之,公开量分别为8024件(占比13%)和6249件(占比10%),位列第二梯队。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位列第三梯队。

《年报》分析,从技术构成看,目前石墨烯专利技术的重点集中在石墨烯原材料制备,以及储能(电池)、复合材料、传感器、透明导电薄膜、触摸屏、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应用领域。我国石墨烯制备和储能应用领域的技术专利最多,偏重于基础应用;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及未来高端应用领域的前瞻性专利布局。

《年报》认为,我国石墨烯专利大部分为国内申请,国外专利技术布局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国虽然也开始重视专利海外申请,但绝大多数是以美国为目标申请国,专利国际布局缺少整体规划。

《2017—2018中国石墨烯发展年度报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江南石墨烯研究院联合研撰,旨在系统分析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新态势,为业界、学界和政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新华网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