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三年开发出全球第一款可重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芯片,这家广州的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时间:18/05/31

 

6年前,哈佛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博士李阳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选择了来到广州创业。尽管团队里只有自己和搭档两个“光杆司令”,公司也只有空荡荡的四面墙,但李阳却觉得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豪气万丈,他和搭档立下了自己的创业愿景:创新引领者,行业领导者。
  

不到3年,李阳和团队就初步实现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发出射频器件方面的可重构颠覆性技术,他们是全球第一家实现可重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技术并量产的芯片公司。其产品性能优于国内外各大厂商的同类产品,同时成本降低了一半多。

 

  

 

下一步,45岁的李阳决心带领团队向行业领军人的目标前进,尽管如今全球手机射频前端和芯片产业被高通、Skyworks等巨头牢牢占领,但李阳认为国产“攻芯战”的号角已经吹响,自己的团队完全可以凭借技术专利实现“弯道超车”,他说:“未来我觉得射频前端市场70%的客户都会在中国,那这里一定会产生全球第一的供应商。”
  

射频器件是无线连接的核心,凡是需要无线连接的设备必须具备射频器件,在物联网应用推动下,未来全球无线连接数量将成倍的增长。当今射频面临的核心挑战是解决服务需求和网络容量爆炸式增长所需的更多蜂窝频段。在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创新大厦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里,45岁的李阳及其团队开发出了颠覆性的射频器件可重构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
  

离职外企 归国创业
临近春节,李阳还在忙,宽敞的办公室里堆着许多专业书籍,如今他已鲜少有时间翻阅,作为CEO的李阳需要处理公司各类事务。尽管事务杂乱,但在谈话中,李阳一直态度和煦、轻言细语,透出一股儒雅。受“工程师文化”影响颇深的李阳不喜自夸,他认真地纠正每一句别人对他不当的赞美,追求科学数据般的精确。尽管人们常称呼哈佛大学博士后的他为“学霸”,但他却觉得,“学霸这个词到现在我都没能很好地接受”。
  

1991年,李阳从东北老家来到清华读书,当时他被分配到了微波技术专业。彼时,微波技术十分冷门,李阳却坐着“冷板凳”一路读到了博士,而如今微波射频器件成为智能机、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回想起来,李阳并没有将自己的坚持归功于自己的眼光,他声音里带着笑意,“那个时候专业是分配的没有选择,回头看的话,自己是运气比较好。”
  

博士毕业之后,2003年,李阳前往哈佛大学读博士后,在此学习期间李阳更加坚定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去做技术。博士后毕业之后,李阳便开始在美国派更半导体、思佳讯(Skyworks)等半导体行业的巨头公司工作,这些拥有大量技术专利的公司对于李阳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平台。面对高收入和高成长性的工作机会,李阳却开始准备回国。
  

回不回国,对于李阳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其实我去美国都不是一个很心甘情愿的选择。”李阳笑道,在美国期间他一直渴望回来,此时,广州开发区赴美国波士顿开展招才引智工作,给出了系列优惠政策,李阳当即就心动了。
  

“我感觉这是国家提供的历史机遇,我一辈子能活在这个时代,是蛮幸运的事情。我们总要做点事情,为祖国做点事情,这种成就感可能会更强。”带着“做点事情”的冲动,李阳和在美MBA好友郭耀辉两人2011年回到广州,在开发区建立了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招兵买马 一波三折
创业的初期永远伴随着各种问题,李阳和搭档也不例外。一直从事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的李阳如今要面对公司初创期的各类琐事。首要问题便是组建团队,回国之后李阳才发现,广东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储备并不深厚,他们足足花了三个月才招到第一个工程师。
  

彼时李阳的公司尚未装修好,他们只好在别处面试应聘者。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初创公司,连招聘场地都与描述不一致,应聘者难免觉得这是“皮包公司”,李阳不得不大费口舌和应聘者解释。回想起来,能招到人,李阳自己都觉得很“神”。
  

经过几个月的招聘,李阳组建了十来个人的小团队,初具规模。他把自己想做可重构技术的想法告诉了同事们。也许在 2G、3G 时期,智能手机需要支持的频段尚不多,但随着 4G 、5G的发展,业界迫切需要小面积、低成本的射频前端产品。
  

以往的射频前端解决方案,通常采用每个频段用一个单频段功率放大器的方案,随着频段增多,功率放大器数目会快速上升,成本增加,面积增大。
  

而可重构技术,是用软件的方式定义硬件,使用同一组器件便能够在多个频段和多种模式间重复用,使得基于该技术的功率放大器产品具有尺寸小、支持频段多、低成本等特点。
  

“软件定义的射频器件一直是大家的梦想,可重构的射频器件从2003年起国外就有大公司在做,但就是做不出来。”李阳能否带领他们做出来?新加入的同事们也并不确定,“刚开始一些人是看我的履历,觉得至少可以过来学点东西才来的,完全是对我个人的信任。”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