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AI来袭,是否会是一把双刃剑?
时间:18/06/05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正在被重新塑造。在英国,警察开始借助名一款为VALCRI的人工智能来破案。它通过学习以往案件,在新案件发生时,在几秒钟内就可以整理违法现场的所有证据,并根据警察掌握的线索,迅速勾勒出违法嫌疑人和违法细节,供警察参考。同时,它还会提供新的调查线索,并提醒警察注意以往忽略的证词。

 

警用AI应用广泛

从监控摄像机到无人机,很多城市已在公共安全领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如已经被美国多地警方装配的AI执法记录仪,它可以通过摄像头背后的算法识别和分类功能,来对执法信息进行全自动编辑和存档。这个功能原理等同于我们手机中的图片识别,但要建立在海量数据库和针对警用信息的强化机器学习基础上。有了这个能力,执法警员就不必再对拍摄的资料进行大量剪辑、归档,从而节省工作时间。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市场——警车。就在不久之前,美国媒体披露福特申请了一项新的自动驾驶警车专利。根据相关信息,福特的新警车不仅能够自动驾驶,还可以通过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发现街上其他车辆的违规信息,同时它还能连接到公共摄像头等设备,组成立体化的车辆自动执法体系。根据专利信息,这种警车可以在不用人类介入的情况下自己开出罚单,甚至还能根据事态来主动追踪甚至跟踪嫌疑车辆。然而福特只是自动驾驶警车众多玩家中的一个而已,随着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中,警车市场恐怕也会成为老牌车厂和新造车公司的必争之地。

 

以上说的那些AI,放在警匪片里显然都是配角。但是演主角的心是每个人都有的,AI大概也不例外。在城市摄像头网络与公众安全这幕大戏中,AI已经准备作为一名“超级警察”粉墨登场。城市摄像头背后的AI能同时看完城市中无数个摄像头的拍摄数据,其第一个任务当然是从人海中找出逃犯。记得当年抓周克华的时候,警方出动了大量警员日夜不停的看监控,而如今,只要通过智慧安保人像识别系统,就能接连抓捕三名观看张学友演唱会的逃犯。

 

另一个摄像头背后的AI安全应用,是预判人流密集度,从而实时示警引导人群疏散。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在人群密集时发生踩踏事故是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用AI识别人流拥挤程度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今天中国很多一二线城市里,城市摄像头背后的AI预警装置已经开始上岗工作。

 

与人流控制相似,车流控制也是城市安全AI的一个主攻方向。比如通过摄像头判断车祸发生从而第一时间报警,甚至通过车辆行驶轨迹异常来判断酒驾和疲劳驾驶。这些都已经在部分中国城市中得到了应用。

 

目前有些负责城市安全的警用AI不仅能“看见”,还能“听见”。硅谷一个创业公司开发了一个城市警用系统,它的能力是通过麦克风,借助AI能力在复杂的城市声音中识别出枪声。一旦听见枪响,系统就会自动向警方报警,并准确定位枪击事发地。

 

当然了,能看能听之外,已经出现了能自己思考的AI。2016年,富士通与日本电子通讯大学公布了一个合作项目,内容是通过城市摄像头监控到违法事件之后,AI系统自动规划出警方案和警力调配计划。其算法包括就近警力分配原则、预判嫌犯逃跑路线,还能设计出封闭道路和设置路障的方案。目前这个系统在人口密集、地形复杂的东京,已经可以在五分钟内给出一个警力调配方案。

 

如今躲在摄像头背后的AI警察,已经开始在全世界上班,注视着城市的一举一动。假如你觉得这还是不够厉害,那预测违法了解一下?

 

2017年9月12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据最新一份研究报告表示,人工智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可助警方预防违法。到2030年,人们将会高度依赖“预言性监管”。报告指出,机器学习可使电脑自主学习,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实践中,对打击违法活动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表示:“执法机关对检测社交媒体破坏性事件的计划,以及通过监控大规模聚集人群进行安全分析等越来越感兴趣。”。同时,机器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工智能预测违法事件的能力,包括违法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除了预测违法之外,AI也开始在警方审讯中发力。日立和麻省理工合作推出过一个AI摄像头解决方案,可以精准识别出被拍摄人的心跳、脉搏等数据。这项技术主要用来配合审讯,其主要应用场景就是在审讯时,监控嫌疑人的生理状况和脸色变化等,并得出嫌疑人可能说谎或者精神高度紧张等结论。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AI测谎机。这项技术的价值在于它并没有收集太多嫌疑人资料,而是将一个审讯员察言观色的能力集成到了AI上,为审讯提供辅助。当然了,目前这类技术才刚刚开始出现。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