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产业在经历了家电、PC 和移动终端引领的多轮创新浪潮后,即将迎来以 AI 和 IoT 为主导的全面智能新时代。为应对AI和IoT的大趋势,电子产品需在硬件性能、外观、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来实现提升。2018年3月14日~3月16日召开的2018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我们看到一场“智向未来”的电子盛宴。
在此期间,与非网与摩尔吧共同出品的视频栏目《与非观察室》,推出一档《2018慕展特别策划-科技大佬有话说》的视频专访系列。每场专访中,我们邀请到一家厂商的技术或市场高层参与,就该厂商在展会期间展出的重点技术、产品,面向的应用市场以及产业竞争格局等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高通汽车业务产品市场高级总监叶志平接受与非网记者的采访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高通汽车业务产品市场高级总监叶志平,与我们一起畅聊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大变革。我们与叶总进行了如下对话:
与非网记者: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听到一种声音,即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将重塑产业格局?对此您怎么看?电动化和智能化将改变汽车产业的哪些环节?
叶志平:在跟行业伙伴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最近5年,尤其是自动驾驶和电动车的推进,给行业带来一些变化。20~30年前,传统车厂的竞争基本是肌肉的竞争,以马力、引擎、外观等来主导,现在则变为以头脑,以车的智能、互联等为主要竞争点。这个变动对车厂、产业链既是威胁,又是一个机会,因为核心技术的竞争领域正在改变,从引擎的稳定度过渡到电动的发动机,零部件将减少,需要新技术的配合,对新的供应商而言是个机会,长期下来也会给用户带来很多好处。
有个报告称,在一个用户一年的车辆使用中,维修、保养、加油等都要花费不少,而一个电动车,保养需求减少,也不需要加油,只需要插电,从这个角度,电动汽车是个更好的方案,长期来看,电动汽车的寿命可以拉长,而汽车销量可能降低。另外一个方向是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时代可以实现汽车分享或共享,让汽车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买车。如此一来,电动车让汽车寿命拉长,自动驾驶让车的使用率提高,长期来看,汽车销量会出现下降。这对车企是个挑战,在销量下降的条件下,能添加多少服务,将是改变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的体现。
与非网记者:也就是对汽车制造以及用户体验都会带来很大的改变
叶志平:绝对是
与非网记者:可以说在接下来的汽车产业的变革中,车联网将是其中主要催化剂之一,从您的角度,车联网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让汽车产业供应链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叶志平:车联网方面,在2015年的市场覆盖率还低于20%,我们在与车厂的交流中大家有普遍的共识,到2020~2021年,车联网覆盖率将达到60~70%,全球包括中国都有这个趋势。而车联网给车厂和消费者都会带来很大的变化,以往车辆销售是一次性交易,之后车厂和消费者就没有太大联系,在车联网实现后,将是一直保持联系的,可以给车厂制造更多的服务、保养、收集驾驶员行为习惯、保险等商业模式,将产生许多变化。
与非网记者:目前已有车厂推出实现V2X的车型,但距离大规模商用仍有距离,从您的角度,从部分车型开始实现V2X到它成为汽车的标配,这期间的技术路径还要分几个阶段来实现?是否可以给出每个milestone的大概时间点?
叶志平:车联网下一步就是V2X,去年3GPP定义好了一个标准,谈到这一步应用的里程碑,其实V2X已经推行很多年,包含wifi的802.11p及蜂窝网的标准,在802.11p方面已经做了10多年,但还没有很好的商用化。在CV2X方面,去年定好标准后,我们看到很多车厂在做技术尝试,第一批搭载车型将在2021年实现,下一步要实现更广泛的覆盖率,则要有更高层面的驱动,包括政府的推动,要实现更多车辆的通信才有意义。
与非网记者:在这方面,我们会看到还是传统欧美日汽车强国会领先,还是国内车厂有机会领先?
叶志平:中国车厂很有可能处于领先地位,因为这方面没有传统经验借鉴,大家都是一起起步。
与非网记者:这也是我们提到的将影响汽车产业的一个方面,就是V2X技术方面把大家拉到同一起跑线。
叶志平:对,尤其在CV2X上,中国车厂也走得非常快。
与非网记者:在车联网中,5G的临近可以说又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将给车联网技术本身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
叶志平:5G在汽车上会有两大应用和技术改变,第一是改变下载、上传速度,今天的LTE可以达到1.2Gb/s,5G在目前实验中可以达到多个G,假设在4~5Gb/s,很多高精地图和大量多媒体数据可以在几秒内传达,这将改变商业机会,让通信行业和云端服务供应商在汽车行业可以有机会;另外,5G一个技术上的优势是毫秒等级反应的低延迟性,可以用在关键任务的高效率应用中,如远程驾驶车队,可以在毫秒级低延迟下实现信息传输,实现车队管理等服务,具备这一能力的供应商将有机会。
挑战可能是需要先要由消费类电子铺路,解决很多的技术难题,预计最早2019年会有第一批5G终端推出,汽车方面的应用应该会随后跟上。
与非网记者:在车联网以及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这些将引领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Tier 1的供应商是否仍将是市场主导?是否会有新玩家有机会成为此行业的独角兽?包括您对BAT等汽车新势力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怎么看?对硬件厂商将带来哪些影响?
叶志平:在我们跟车厂的交流中,他们想要最快的反应、更大的变动,包括电动汽车领域,车厂开始跟器件供应商直接交流,传统从车厂-一级供应商-器件供应商的供应链在发生变化。但我们在跟车厂交流新的路线图后,要保证高质量的制造和量产化,包括控制成本等,一级供应商的角色仍然不可缺少,质量控制包括他们与车厂长期建立的信任关系没有人能替代。至于新的玩家,他们具有不同的优势,包括在安卓开发方面的经验,是传统一级供应商所欠缺的,可能会让二级供应商有机会跟车厂合作。
电动汽车新势力则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局面,他们将制造一些数据上的生态,可以分享给传统车厂,毕竟传统车厂没有云端、数据的背景。同时因为大家都想通过汽车销售盈利,也存在竞争。这对产业而言是正面的,可以激发很多创新的想法,包括BAT的加入,可以帮助改善用户体验,挑战车厂的思路,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加速产业,推动进程。
与非网记者:高通一直被认为是在移动和消费领域更有话语权的厂商,进入汽车领域后,原有消费产品领域构筑的生态系统是否还能有所助力?你们需要搭建的汽车生态系统都需要哪些伙伴的加入?
叶志平:的确,高通是从手机和消费电子进入汽车领域,但我们在汽车市场也投入了超过10年时间,在车联网领域是全球领先地位,并进入到车载中控、仪表等主处理器领域,3年内得到很多车厂的肯定。我们看到,车厂正在快速引入消费电子的技术,我们在消费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通讯模块、云端服务商、高水平OS,以及用户体验设计商等,他们也在进入汽车行业。在汽车领域,我们跟一级供应商、整车厂等也在紧密合作,让他们了解高通的技术路线图,帮助他们尽快导入最新技术。
与非网记者:请用几个词来概括高通在汽车领域的特色和布局。
叶志平:高通在汽车领域专注两大技术,第一是连接,包括远程4G/5G的车联网,以及车内连接,包括蓝牙和wifi,我们在连接方面是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另一个是计算,包括车载中控、仪表等用户体验的升级,我们面向汽车行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已经有15年的历史。目前已经位列车载信息处理和蓝牙汽车连接方案半导体厂商第一位。全球所有主流汽车制造商均使用我们在车载信息处理、信息娱乐和连接方面的广泛汽车解决方案组合。2017财年,我们赢得25个全新车载信息处理和信息娱乐设计,这些汽车细分领域中正在进行的设计方案总价值超过30亿美元,其中包括超过10亿美元的信息娱乐业务。
感受大咖风采,观看完整采访视频,点此进入《与非观察室》直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