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主笔、编辑:莱恩 / 深圳湾
真无线耳机市场爆发,原来玩智能音箱的互联网巨头逐渐聚齐
金九银十,由苹果 AirPods 引领了两年的真无线耳机市场,迎来了几大互联网巨头玩家:Google、亚马逊、微软,这批海外最早玩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的互联网公司,均迈向了智能真无线耳机(TWS)的新征途。
本文,我们盘点了近期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的 4 款典型的 TWS 耳机作品,分析了他们做耳机的差异性产品逻辑,并总结了 6 大真无线智能耳机的进化趋势,希望对国内正在 TWS 征途上的厂商有所启发。
耳机盘点
Google Pixel Buds 2
Google 做耳机的历史说来也有两三年了。最新发布的 Google Pixel Buds 2 相当于 2017 年 Google Pixel Buds 的无线版本。
亚马逊 Echo Buds
Echo Buds 之于亚马逊硬件生态的意义,一方面是挖掘智能硬件的新趋势,另一方面是亚马逊 Alexa 走出家庭、迈向随行场景的一个新的形态和载体,包括同期发布智能眼镜 Echo Frames、智能语音戒指 Echo Loop 也是同样道理。
△ 与 Echo Buds 同期发布的智能眼镜 Echo Frames、智能语音戒指 Echo Loop
因为项目起步比较早,两年时间里的 TWS 耳机技术也日新月异,Echo Buds 估计也来不及跟进所有,硕大的体型、常见的外观颇有撞脸同行的意味,耳机采用了大众的豌豆式入耳设计。
微软 Surface Earbuds
微软首款真无线耳机 Surface Earbuds 于今年 10 月初微软硬件新品发布会推出。其实这不是微软首次涉足音频产品——去年年底发布 Surface Headphones,凭借清新、商务范的造型,以及 13 级降噪的功能脱颖而出。
撇开大众的豌豆、豆芽状设计,Surface Earbuds 采用了辨识度极高的圆盘外形,半入耳式设计,支持 Siri、Google Assistant 等第三方语音助手,支持 SBC、aptX 两种音频编解码格式。
与普遍强调通话、降噪、音质的 TWS 不同,微软试图将 Surface Earbuds 的使用场景从随行和娱乐拉回到办公。
· 可启用实时听写的功能。耳机佩戴者的讲话,就能被转录到每张幻灯片下方以字幕的形式出现。
小米蓝牙耳机 Air 2
近年来,小米在音频产品上持续发力,先后发布小米蓝牙耳机 Air、小米蓝牙降噪圈、小米蓝牙耳机 Air 2 等几款产品,主打降噪、音质,以「性价比」屹立于市场。
△ 小米蓝牙耳机 Air(一代)
近期,小米在 5G 新品发布会上推出新一代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 Air 2。相比一代,Air 2 赶上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班车,从连接稳定性、交互、音质等方面着手改进,外观向苹果 AirPods 靠拢:
采用主流的蓝牙 5.0,采用了类似苹果 AirPods 的半入耳式结构,取消了主动降噪 ANC 从而提升了耳机续航(耳机 4h,整体 14h),支持 LHDC 高清编码。
除了音质,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 Air 2 的主要亮点在于语音交互:
无需手动控制,可直接语音唤醒小爱同学。另外,Air 2 的小爱同学还支持语音热词功能,在无需触控、唤醒词情况下,通过「上一首(曲)/下一首(曲)」的语音指令进行操控。
还有 BAT 和其他互联网的 TWS 作品
除了受到苹果的影响,「智能」是互联网公司近年来进军 TWS、智能音频产品的主要动力和优势。而在潜心打磨自家产品之前,这些公司基本已经和音频厂商展开了合作,包括 Bose、索尼、B&O、Jabra、漫步者等等,同样的,百度、腾讯也都已有不少的合作案例。
另外,国内的其他互联网公司如京东(京鱼座 U-World S1)、360(PlayBuds)也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 TWS,看样子都是交给 OEM/ODM 厂商做的产品,产品缺乏打磨,也少有自己的基因。
内容厂商方面,网易云今年推出网易云音乐氧气真无线 TWS 蓝牙耳机,拓宽自己的音频产品线(音箱、耳机),更多的吸引平台用户来购买。
据行业人士的爆料,在 BAT 中,百度很可能会第一个推出自家 TWS 产品,时间可能定在即将在 11 月的举行百度世界大会。
趋势解读
借此,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真无线智能耳机的进化趋势,希望对国内正在 TWS 征途上的厂商有所启发。
趋势 1:直接的语音唤醒
随着越来越多的 TWS 耳机增加了语音交互功能,语音唤醒的方式也从传统的触控唤醒,逐渐过渡到语音唤醒。
今年苹果第二代 AirPods 的 Siri 实现了直接的语音唤醒,下半年,不少厂商也都跟进,包括亚马逊 Echo Buds、vivo TWS Earphones 和小米的 Air 2。目前,高通的 QCC 旗舰蓝牙芯片已全线支持语音唤醒,其他的芯片和硬件方案商也都在积极推进相关技术。
目前,包括高通在内的几家蓝牙芯片厂已全线支持语音唤醒,硬件和算法方案商们也在积极的参与优化。主要攻克的技术难题是精准拾音。
以 AirPods 为例,骨传导技术+双麦克风降噪,骨声纹的认证能确认唤醒词是否由佩戴者发出,从而提高唤醒的精准度。再比如 Echo Buds 每只耳机配备 3 颗麦克风,抑制环境噪声的同时,能提高语音助手识别度、减少误唤醒率。
△ AirPods 骨振动传感器帮助通话降噪、增加语音唤醒的准确率
趋势 2:离线语音控制
小米蓝牙耳机 Air 2 的热词唤醒功能,本质上是离线语音识别技术。好处是能减轻云端的负担,不必联网,大大提高语音交互的效率。
其涉及的技术包括语音识别、实时监听,难点在于热词词库要小、占用 CPU 要小、实时监听功耗要低。国内的典型的技术方案商主要有出门问问、思必驰。
除了词库小之外,芯片厂商也会通过加大本地存储的方式帮助离线语音控制的实现,以 vivo TWS Earphones 采用的高通 QCC5126 旗舰芯片为例,相对上一代芯片加大了内存,可用于存储关键词、支撑运行缓存。
趋势 3:与云端业务紧密结合
通过语音智能这个敲门砖打开 TWS 产品品类之后,厂商也为语音助手拓宽了一个新入口,更进一步的说,是挖掘到另一个云端业务的入口。
语音助手在 TWS 提供最基础的云端业务就包括百科问答、天气、股票、音乐点播、以及智能家居控制等。这也是智能耳机语音智能服务的共性。
除此之外,从自家特色、垂直云端业务结合充分挖掘应用价值。
例如,最早的 Google Pixel Buds 蓝牙耳机的吸睛卖点是支持 40 种语言的互译(Pixel Buds 2 也支持)。
实际上,Google Pixel Buds 的实时翻译功能调用的是 Google Translate 应用的云端服务,融合的 Google Assistant 提供了新的语音交互方式,在耳机的应用场景中,用语音输入/输出代替传统的手动输入,局限是仅能搭配 Pixel 手机使用。
去年 10 月,Google 宣布将 Pixel Buds 上独有的翻译功能将面向所有支持 Google Assistant 的耳机开放,这意味着过去以及其他品牌搭载 Google Assistant 的耳机都能用上这个功能,对行业是利好消息。
趋势 4:与垂直场景贴合的功能
撇开音乐控制、运动、随行、家居控制等大多数智能真无线耳机都涉足的场景,如何另辟蹊径找到垂直场景的发挥空间,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除了 Google Pixel Buds 的翻译功能,微软 Surface Earbuds 这一项服务于 office 办公场景的功能也是个典例,它通过调用微软云 Azure 的 API 来实现,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网络而略有延迟。
此外,更多垂直场景的云端服务也将成为可能,微软表示 Surface Earbuds 之后也将会上线实时功能,支持语种多达 60 种。
趋势 5:体积小奠定基础
从最近发布的 vivo TWS Earphones 和小米的 Air 2 来看,两家均采用了集成了语音 AI 和降噪的单芯片方案。而最新发布的 Echo Buds 则采用了楼氏的双动铁单元。
趋势 6:塞入更多的传感器,实现智能检测
为实现更多的智能检测功能,类似过往应用在智能可穿戴(智能手表)、手机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GPS 等,也将有可能应用在 TWS 上,实现包括计步、运动姿势检测等功能,或者更主要的,与音频产品的使用场景结合。Google Pixel Buds 的加速度传感器辅助拾音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