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3月27日电 3月23日,由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主办,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共同协办的“清华RONG系列论坛之司法大数据专场”在清华大学召开。论坛以“智汇司法、相得益彰”为主题,邀请了国家信息化、法院信息化、司法及大数据领域一线的专家学者出席,就司法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大数据如何赋能司法新发展、司法将如何为大数据保驾护航等问题进行探讨,共话智慧司法体系建设之路。
论坛现场
近年来,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科技越来越成熟地应用于司法领域场景,通过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法律知识图谱等技术辅助司法审判提升效率,并逐渐得到国家顶层政策的关注和认可。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智慧司法领域为切入点,探讨司法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的相关议题,碰撞思想的火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兼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品新、原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等嘉宾代表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刘品新在论坛上演讲
刘品新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了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的“双轮驱动”概念,强调司法领域的科技创新一定要跟司法改革相结合,两股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促进真正的司法信息化发展。
何海波在论坛上演讲
何海波发表了题为“以数据推动法治”的主题演讲,为大家阐述了现阶段智慧司法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呼吁社会各界能够同心同力推动数据融合、数据开放,发挥数据的价值,为人民造福。
宿迟在会上阐述了对于知识产权司法大数据的几点思考。沈阳从司法类舆情数据的基本特点、地域分布以及数量变化等几个方面入手,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司法舆情预报的分析及研究。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张小劲与前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首席记者高洁对“司法行业如何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圆桌讨论:司法行业如何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
与会嘉宾还围绕“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及在司法体系内的实践经验”“司法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方向”“司法行业数据建设的路径探讨”以及“司法行业如何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这四个主要议题方向展开圆桌讨论,由浅入深地将司法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发展的思路层层剖析。
本次论坛从多维度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司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等问题,对于促进司法大数据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跨学科交流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供稿:数据科学研究院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