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1日,由我校蒋勇军教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成果梳理暨结题准备研讨会在桂林召开。项目咨询专家袁道先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蒋忠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白晓永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彭韬研究员、我校科技处李雪梅副处长出席会议,项目首席科学家蒋勇军教授、各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和财务助理等共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何师意研究员主持。
开幕式上,蒋忠诚书记首先致欢迎辞,对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并对项目后续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希望。李雪梅副处长在讲话中指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执行中要坚持“八个一”的原则,即“坚持一个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履行一个职责,遵循一套制度,规范一个行为,构建一个协同,搭建一个平台,凝练一系列成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认真开展项目研究工作,进一步凝练技术成果,突出亮点特色,明确对产业贡献等。
在课题和项目汇报环节,蒋勇军教授及其他各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和各课题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同时还就结题报告文本撰写、财务和审计方面的具体事宜进行了交流,为今年6月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奠定了基础。袁道先院士全程参加会议并不时提出疑问,对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据悉,该项目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改革以来,我校获得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实施三年多以来,各项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槽谷区水土流/漏失、经济作物连作障碍等过程和机理的认识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研发的水-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水土流/漏失防控、经济作物高效高产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研发的槽谷区特色结果林种植与产业体系,以及建立的贵州印江和重庆酉阳两个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大幅度提升百姓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和人民网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项目的实施对岩溶槽谷区乃至我国西南岩溶生态脆弱区的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高起到了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