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性Ru(II)-NHC-Diamine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应用和机理研究
时间:20/04/21

发展新型的手性催化剂一直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它是解决不对称催化反应中效率问题和选择性问题的关键,甚至可能带来新的催化模型。传统上,手性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主要着眼于单种手性配体的结构修饰。但是实际研究中,很多手性配体的修饰合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成为催化剂创新研究中的一大阻碍。近日,德国明斯特大学Frank Glorius点击查看介绍团队另辟蹊径,报道了通过配体合作策略设计手性催化剂的方法,并在不对称氢化反应中进行了应用和机理研究


受到Noyori 经典的Ru(II)-bisphosphine-diamine催化剂以及其他相关课题组工作的启发,作者提出利用配体合作策略,强调通过简单混合两种易合成(商业可得)的手性配体来协同优化手性环境,既可以增加一个手性调控位点,也尽可能避免单一配体结构修饰带来的合成难题,从而有望加速手性催化剂的制备和优化进程。

基于此想法以及前期的工作基础(J. Am. Chem. Soc., 2017, 139, 2585),作者将易得的手性NHC配体和手性双胺配体组合在一起,成功制备了双氯Ru(II)-NHC-diamine配合物C1C2以及单氯Ru(II)-NHC-diamine 配合物C3。这些配合物对水和空气有较好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两种手性配体具有明显的构型匹配效应,只有构型匹配的(R,R)-SINpEt和(R,R)-DPEN才可以制备出这一组合体系,如果换成(R,R)-SINpEt和 (S,S)-DPEN组合得不到相应的配合物。另外,配合物C3中的(R,R)-DPEN配体和金属Ru意外发生了环金属化作用,形成了不寻常的三齿配位,而且这一特殊的Ru—C键比较稳定,即使在HCl的作用下也能保持不分解。

随后,作者将这些组合催化剂应用于不对称氢化反应中,以异香豆素为标准底物,在碱NaOt-Bu的活化下,单氯配合物 C3可以给出好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而双氯配合物C1C2没有催化活性。这类单氯Ru(II)-NHC-diamine催化剂展示出了较好的底物广谱性,除了异香豆素底物,还成功催化了氧化苯并噻吩以及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最后,作者对单氯Ru-NHC-diamine C3催化的氧化苯并噻吩不对称氢化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机理研究。通过原位的当量核磁实验,跟踪检测了各步反应的中间体,同时和Johannes Neugebauer课题组合作进行了理论计算提出了合理的过渡态和手性诱导模型。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文章的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是李伟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化学系研究员)。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Design of Ru(II)-NHC-Diamine Precatalysts Directed by Ligand Cooperation: 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for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Wei Li, Tobias Wagener, Lars Hellmann, Constantin G. Daniliuc, Christian Mück-Lichtenfeld, Johannes Neugebauer, Frank Glorius

J. Am. Chem. Soc., 2020, 142, 7100-7107, DOI: 10.1021/jacs.0c00985

导师介绍

Frank Glorius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6677

李伟课题组主

https://person.zju.edu.cn/0019013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