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不惑之年的微软,依旧是世界计算发展的大佬?
时间:18/05/31

 

当 2014 年 2 月萨蒂亚·纳德拉正式从史蒂夫·鲍尔默接过微软 CEO 的接力棒时,微软正在被硅谷和华尔街边缘化。彼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然而却没有微软的位置,曾被寄予厚望的 Windows phone 早已跌破 4% 的市场份额;而在 PC 市场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微软的企业级业务也在被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云计算厂商所侵蚀。

 

外界同样不看好纳德拉的前途,这位 1992 年就加入微软的老兵,先后在微软云计算部门、在线研发部门任职,纳德拉对于微软的熟知程度以及上任之后的一系列内部措施,都为接下来微软的转型打下了基础。

 

根据 2017 年《快公司》的报道,纳德拉在内部最为人称道的举措是要求高层阅读一本名叫《非暴力沟通》的书,这本书的核心命题是探讨如何通过同情心展开合作。事实上,在纳德拉的“前任”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时期,微软的内部文化充满了内斗的基因,下图是漫画家 Manu Cornet 的一幅经典漫画,充分展现了微软的公司文化。

 

43 岁的微软仍在继续左右着人类计算的未来

 

也正如纳德拉上任第一天发给员工的邮件所言:“我们这个行业并不尊重传统,只尊重创新”。过去的 4 年多时间,纳德拉的微软通过技术创新、商业运作重新赢得了硅谷极客和华尔街分析师们认可。

 

如果说比尔·盖茨的微软是开疆辟土、前无古人的 1.0 时代,史蒂夫·鲍尔默的微软是埋头赚钱、乏善可陈的 2.0 时代,此时的微软,则正在步入到一个全新的 3.0 时代。在这个时代,微软收缩个人消费业务,更专注于 B2B 业务;收购LinkedIn;将 Windows 的开发团队拆分成了“平台”和“体验”两个团队,还包括一系列裁员、部门合并,着重加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板块等。我们就重点来分析一下这些变化。

 

云、物联网

纳德拉在出任 CEO 之前曾负责 Azure 云平台的相关业务,该产品一直以来的强劲表现为他的升任提供了助力,他一直秉承「Cloud first, mobile first」的理念,清楚表明了他的态度。

 

43 岁的微软仍在继续左右着人类计算的未来

 

在云计算市场,很少有公司能称自己为成功。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为54亿美元,似乎已经相当可观。相比之下,微软“智能云”同期的27亿美元收入,规模只有 AWS 的一半。

 

事实上,微软的云计算业务远不止此。

 

如果把 Office365、Azure云平台、Dynamics365和微软其他云业务都加起来,去年第一季度收入就已达到38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更是高达60亿美元。这么说来,微软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亚马逊,同时,基于业务类型,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软云的利润可能更高。

 

公有云毋庸置疑一直是云计算业务的基础,而兼具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云业务方案正逐步成为更具灵活性的市场趋势。Azure IoT Edge 是微软今年面向端智能,即边缘计算提出的重点业务模型。

 

微软宣布将开放 Azure IoT Edge 资源,让开发者能够对边缘应用进行修改、调试,进行扩展、添加功能,部署到 Linux 和 Windows 等多种环境中,同时开发者拥有对端设备更高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作为示范性合作案例之一,微软宣布和大疆在无人机行业应用领域的合作与探索,包括农业、建筑行业、公共安全等场景,并推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FarmBeats。此外,在 Azure IoT Edge 上,微软与高通合作推出了定制化视觉服务,能够让无人机或其它工业装备无需连接到云端就能做出快速响应。

 

Azure Sphere,则是微软考虑到物联网安全与联网议题所提出的工业级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经过特殊设计的安全芯片、安全操作系统和云端安全。尤其在芯片层,微软开发了全新级别的微控单元(MCUs),性能是旧款 MCU 的五倍,采用特别为 IoT 而优化的 Linux 内核,并使用了基于云的安全服务。

 

这些设计将免费授权给合作的厂商,首个采用这一解决方案的厂商为联发科——第一个 Azure Sphere 芯片 MT3620 由联发科公司开发,预计将于 2018 年第三季度公开发售。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表示,目前,每年全球有 90 亿片微控制器被安装到各种机器中——从家用电器到工厂设备,但只有 1% 具有联网功能,Azure Sphere 力图打开这一市场。至此,公有云、混合云、物联网(Azure IoT Edge)、Azure Sphere成为微软云计算业务的四大核心。

 

收购LinkedIn,获得“新”机

2016年6月,微软宣布以26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LinkedIn),此后外界评论不一。然而,LinkedIn在2017年强劲的业绩表现平息了所有的怀疑。LinkedIn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收入为9.76亿美元,第四季度更是增长到13.35亿美元,37%的年增长率是整个微软15.6%年增长率的两倍。

 

纳德拉曾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对此置评:我们从一开始就相信LinkedIn和微软的合作会给全球的职场人士带来巨大的经济机遇,会使专业和精英人士更有价值,更加成功。一年多过去了,我们很高兴我们为用户、消费者和股东所创造的价值。

 

事实上,拥有超过4.33亿的用户,超过1.05亿的月活跃用户的LinkedIn,给微软带来了价值远不止在收入和利润上。

 

首先,LinkedIn弥补了微软在社交领域的缺失。对于微软来说,社交方面的布局一直是头痛的问题。放眼全球,Facebook立足于社交,Google也有Google+,其他对手均在社交领域有所作为的时候,微软显得格外沉默。

 

2005年,微软开始了Wallop的设计,希望通过以终端应用的形式来构建的社交网络平台,如Facebook的Bebo等产品。2006年,Wallop从微软拆分,成为一家独立的初创公司。2008年,Wallop走向了倒闭。到Google推出Google+之后,微软也急于推出新的社交产品,2012年12月,微软研究院开发的社交网络Socl正式上线。这个拥有当时最简洁的浏览界面并拥有强大的必应搜索引擎支持的社交网络却表现平平。

 

因此,这么长的时间里,尽管微软在IT界的地位仍是无可撼动,但这个帝国也不得不担心社交领域巨头的异军突起。一支能与其他社交网站正面交锋的军队正是微软此刻亟需的。

 

LinkedIn另一个巨大的价值在于数据。

 

Facebook涵盖了用户的各种信息,例如想法、兴趣、上传的图片、到过的地方等,而且这些信息会随着人们的品位和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然而,在职业领域,定义一个人的则是规范得多的一套标准:住处、年龄、工作单位、职业、学校、专业以及GPA。对于客户来说,这种数据更易理解和利用,根据这样数据的投放也会更加精准。

 

其次,LinkedIn很好地串联起微软的业务架构。微软CEO纳德拉在会议中表示,Linkedin会保留自己的品牌、文化和独立性。Linkedin CEO杰夫·魏纳(Jeff Weiner)会留任Linkedin CEO,加入微软高管团队,并直接向自己报告。纳德拉强调,微软和Linkedin拥有共同的使命,就是支持世界每个人和每家企业实现更大价值,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关联世界每个职业人士,帮助他们更具生产力和更加成功。这就是微软收购Linkedin的目的。

 

Linkedin和微软Office 365以及Dynamics业务拥有很强的协同效应,而这正是微软的核心业务所在。微软会通过面向个人和企业的诸多业务订阅模式以及广告,加速这三块业务的交互和协同。这方面存在显著的增长机遇。他表示,微软拥有12亿Office用户,Windows 10装机量超过3亿,Office 365月活用户7000万,Dynamics用户800万人。但这只占到微软可触及市场范围的9%,这意味着微软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现在,微软又拥有了Linkedin的4.33亿用户和1.05亿活跃用户。微软的企业服务图谱和Linkedin的职业社交图谱整合前景令人激动。

 

LinkedIn将成为连接微软诸多业务之间的社交架构,无论是Outlook、Excel、Skype、Powerpoint、Word或是SharePoint。微软强大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为LinkedIn增长迅速的信息流带来提升,帮助后者增强广告变现能力。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