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电脑(Quantum Computer)高速运算能力被认为将驱动AI、医疗、通讯新变革。工研院IEK主任苏孟宗预期,量子电脑将在5至10年后导入商用化,届时不仅将会对许多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更是半导体产业跳脱传统电子芯片的另类新契机。
有鉴于台湾在半导体产业具有领先全球的优势,在经济部技术处支持下,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IEK)昨(4)日举办“AI趋势下之次世代半导体创新与应用”研讨会。
会中邀请到美国史丹福大学教授Chuck Eesley、量子电脑新创公司Rigetti Computing工程主管Matthew Reagor及钰创科技董事长卢超群等专家与会,聚焦“矽光子”、“半导体异质整合”等次世代半导体关键技术研发、以及量子电脑未来趋势等议题,并指出面对即将来临的量子电脑世代,将形成一个崭新的产业链,将是下一波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契机。
苏孟宗说,量子电脑发展近几年有加速趋势,预期将在5~10年后会导入商用化,不仅将会对许多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亦是半导体产业跳脱传统电子芯片另类途径,预期能满足人工智能、系统模拟和最佳化分析等高效能运算的特定需求。
Chuck Eesley则针对人工智能和量子电脑的投资趋势发表演说。他认为人工智能商业潜力已经相当明显,但传统上量子电脑还是处于理论概念阶段,尚无法实现其高度破坏性的商业潜力。他预估,第一批商业化量子电脑将开始出货,且在未来5年的每年复合平均成长率25%,达到50亿美元市场规模。
卢超群指出,半导体产业在制程微缩上已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则是透过异质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扩大芯片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以创造半导体产业在数位经济的更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