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团队研究论文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发表:化敌为友——靶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时间:18/12/20

稿件来源:科学研究院 | 作者:孙逸仙纪念医院 | 编辑:郝俊 | 发布日期:2018-12-20 | 阅读次数:

        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五大疑难杂症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在逐年上升1。虽然近50年来对许多癌症类型发展的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现有的癌症治疗模式仍然未能实现对肿瘤的全面控制。随着Paget提出的“种子与土壤”学说被广泛认可和延伸,肿瘤微环境作为“沃土”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的关键作用已在多种癌症中得到证实2,3。过去十年中,关于“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大量知识促使科学家们研究一种新型癌症治疗范式——靶向肿瘤土壤。然而,肿瘤微环境成分复杂,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如何准确筛选靶标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是基础环节,也是关键步骤。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通常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的间质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提示CAFs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2018年11月23日,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团队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IF=50.17)在线发表了题为“Turning foes to friends: targeting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的综述文章4。宋尔卫教授为通讯作者,陈雪曼博士为第一作者。该论文系统总结了现有CAFs研究的进展,重点讨论了靶向或利用CAFs进行癌症治疗的潜在策略,以及该疗法应用于临床存在的挑战,对发展“通过靶向以CAFs为主体的肿瘤土壤治疗癌症”这一新型疗法具有促进意义。
 


        宋尔卫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课题组前期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肿瘤标本进行研究,首次通过高通量筛选的膜蛋白(CD10和GPR77)鉴定了一种在肿瘤微环境富集的成纤维细胞亚群5。这群CD10+GPR77+ CAFs能够维持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引起肿瘤化疗耐受。更重要的是,靶向GPR77显著减少了这群CAFs和肿瘤干细胞的数量,提高了肿瘤化疗的敏感性,提示靶向CAFs具有良好的治疗价值。
 


 

        为了帮助CAFs的功能意义和分子机制被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者们进一步认识和更全面地了解,本文对CAFs的生物学特征、细胞起源、表型可塑性和功能异质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深入阐述了CAFs与肿瘤细胞和其他间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何种角色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等过程,重点讨论了如何靶向或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癌症的治疗,以及CAFs靶向疗法引入临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宋尔卫教授团队首次系统综述了靶向CAFs改造肿瘤微环境以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对加速CAFs这一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文链接: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3-018-0004-1

参考文献:
1. Torre, L.A.,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65, 87-108 (2015).
2. Paget, S. THE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GROWTHS IN CANCER OF THE BREAST. The Lancet133, 571-573 (1889).
3. Langley, R.R. & Fidler, I.J. The seed and soil hypothesis revisited—The role of tumor‐stroma interactions in metastasis to different org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128, 2527-2535 (2011).
4. Chen, X. & Song, E. Turning foes to friends: targeting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8).
5. Su, S., et al. CD10(+)GPR77(+)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Promote Cancer Formation and Chemoresistance by Sustaining Cancer Stemness. Cell (2018).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