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 作者:肿瘤防治中心 | 编辑:郝俊 | 发布日期:2019-04-18 | 阅读次数:
我校肿瘤防治中心的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为全国领先,在2018年度自然指数榜单中居全球癌症中心第七、中国癌症专科医院第一。2015年至2018年,中心已有54项临床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涵盖鼻咽癌、结直肠癌、肝癌、肺癌、胃癌、淋巴瘤等癌种。这些临床指南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引领肿瘤学领域发展,改变了临床实践,为临床肿瘤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鼻咽癌和肠癌研究领域,我们由指南“执行者”变为“制定者”,在肝癌研究领域,小肝癌射频微创综合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过去20年里,国际分期标准共做了6项修订,其中4项是基于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鼻咽癌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做过5项重大调整,3项是基于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主要体现在①持续改进临床分期,优化T分期和N分期标准。研究成果被第七版、第八版AJCC分期系统修订所采纳,对其中6项修订中的4项做出了贡献,为临床分期的不断完善,为合理精确的治疗提供指导。②发现了颅脑等正常组织器官的放疗损伤规律,并提出了鼻咽癌精准放疗的正常组织勾画图谱及安全剂量标准,图谱被欧美等8个国际组织制定的勾画指南采纳并推荐。该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在减低放疗毒副作用方面意义重大。③首次发现放疗后再加化疗不仅没有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了毒副反应,并因此改写了欧美的治疗指南,从而避免了患者过度治疗,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合理利用。④证实了以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组成的三药方案作为放疗前化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将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由86%提高到92%。该研究被2018年的美国指南采纳,放疗前化疗成为首选方案。系列研究使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目前的84%,达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了肠癌治疗的全程治疗模式,一线治疗探索了高效低毒的维持治疗,国际首次证实了卡培他滨单药一线维持治疗的有效性;二线治疗探索了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低毒高效方案,首次阐明改良的XELIRI化疗方案可取代现有的标准方案;三线治疗探索了新型药物治疗,证实了瑞戈非尼可以显著延长晚期肠癌生存时间。9项研究改写了美国NCCN指南,ESMO欧亚结直肠癌指南等国际权威指南。使晚期患者生存期从13月显著延长到27月;使得中期患者生存率从65%提高到77%,毒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17.2%,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在肝癌治疗领域,建立了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①射频治疗小肝癌策略,可部分替代切除,被NCCN、EASL、AASLD三大国际权威肝癌指南采纳,推动了早期肝癌治疗策略的变革。②阐明肝癌微转移规律,规范手术切缘,手术切缘标准首次载入国际肝癌指南。③引领预防性介入策略,减少术后复发,提出介入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策略。复发风险降低31%,10 年生存率提高25% ,并发症减少11%,证实预防性介入使肝癌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生存率明显提高,填补了肝癌术后预防复发策略的空白。
附:国际指南采纳清单(2015年—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