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有三位科学家约定,要在先进碳纳米材料领域实现突破;十年后,2019年8月14日,第22届国际复合材料会议上,这三位科学家重逢于墨尔本,共同见证各自在新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十年前的相遇
十年后的重逢
三位科学家分别是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机械航空系科学家Stephen Hawkins教授,CSIRO纤维纺织部首席科学家苗孟河教授,烯湾科技首席科学家邓飞(从左至右)。
十年前的澳洲故事
他们的故事,要回溯到2008年的冬天。
那时,邓飞刚从东京大学毕业,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与此同时,他收到了一封远洋而来的邀请函。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邀请邓飞到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学术访问,共同探讨与研究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技术及其纺织技术,探索其在高端装备轻量化、先进电子封装、材料改性增强、新能源电池制造、5G高速率通讯天线等多个领域上所能达到的应用高度。
促成此次访问的主要原因,是在碳纳米管研究领域有着突出成就的科学家Stephen Hawkins与苗孟河教授对于邓飞的认可。邓飞在碳纳米管领域的研究成果让二人很感兴趣,认为其科研前景无可限量。
十年后的澳洲重逢
时隔十年的重逢,三人都非常的激动。实际上,邓飞在碳纳米管领域的成就已经实现了三人当初的设想,科研成果正闪耀国际学术界。
“还是你厉害,先我一步,将碳纳米管纤维的编织技术实现,并呈现在这个国际舞台上,提前完成了我们的梦想,看来中国的碳纳米管研究已经能够走在世界领先的地位了。”苗孟河教授流露出赞赏的神情。
Hawkins教授回忆说,“当初我就想着利用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运用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希望优化原有材料的性能,实现技术突破。本以为时间还要更久,现在你不仅已经实现碳纳米管纤维的量产,而且能够编织成布了,离我们的梦想更近一步!”
“这只是梦想的一小步,未来,‘黑色黄金’碳纳米管纤维将改变世界制造业新格局,为各项产业换代升级提供材料方面的基础支撑。”邓飞博士如是说。
相关链接1:
苗孟河,博士、教授,Principal Scientist、国际纺织学会院士。1985年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工作于东华大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助理教授)、新西兰羊毛研究组织(资深科学家)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1988年获首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99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主要在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复合材料、天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工业项目领域的研究。
Stephen Hawkins,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机械航空系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研究成果中有着良好的记录,被授予著名的CSIRO研究成果奖和纳米技术维多利亚创新奖。2006年被任命为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教授,并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2014年首次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展示直接生长可转化碳纳米管的能力。Hawkins教授在CNT相关主题方面拥有非常广泛的经验,包括合成,工艺开发以及针对不同应用的CNT操作。这对于英国航空航天工业来说至关重要,并且是欧洲独一无二的能力。
相关链接2:
8月12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22届国际复合材料大会上,深圳烯湾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张大尺寸碳纳米管纤维编织布。
碳纳米管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材料之一,目前世界上有20个顶尖科研团队在进行碳纳米管应用方向的研究。烯湾科技的这一产学研成果,在国际学术圈引起了轰动。
烯湾首席科学家邓飞介绍,此次发布的碳纳米管纤维编织布大小与一张A4纸相仿,完全由碳纳米管纤维制成。其制作过程是是先将多根碳纳米管纤维原丝捻成束,再用纤维束编织成布。
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取大量性能均衡稳定的碳纳米管纤维原丝。邓飞说,“制作这么大的一张编织布,所使用的碳纳米管纤维总长度达到8公里。放眼全世界,只有烯湾一家可以量产如此高品质的碳纳米管纤维原丝,是不折不扣的‘黑科技’。”
有了碳纳米管纤维布,就可以制成复合材料,用于工业生产。邓飞说:“烯湾一直在力求更加完善地合成碳纳米管,很快产量就会大幅上升,成本就会相应地下降。然后,我们就能看到碳纳米管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相关文章链接:《全球瞩目“黑科技”!首张大尺寸碳纳米管纤维编织布“烯湾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