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凡洋课题组iScience:有机联硼化合物在半导体氧化物改性及能源转换方面的新应用
时间:19/10/17

有机化学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对联硼化合物可谓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一类具有硼硼键(X2B–BX2)的有机硼化试剂,广泛用于有机底物的硼化反应。有机硼化合物非常重要,相关的人名反应有Suzuki偶联和Miyaura硼化等。有机联硼化合物一直在有机合成领域大显身手,不过今天要介绍的,却是有机联硼化合物“跨界”到能源转换方面的新应用。

图1. 几种常见的、商业可得的联硼化合物


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如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等,广泛应用于能源转换、光催化、环境保护等领域。但这类材料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普遍带隙很大,例如TiO2的带隙有3.2 eV,特征吸收在紫外区。一直以来,人们为了在利用太阳能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可见光、红外光、微波等更广泛的能量,发展了一系列方法对TiO2材料进行改性。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制备还原态TiO2,形成Ti3+掺杂的改性材料。由于Ti3+是蓝色的,因此可以拓展TiO2材料的可见光吸收。目前Ti3+自掺杂的方法主要包括热还原法和光还原法。这些方法需要加入还原剂,在高温或者紫外光照的条件下,形成可见光活性的Ti3+中心。前者反应条件苛刻;后者需要在厌氧条件下完成,一旦暴露在空气中,Ti3+随即被氧化回Ti4+。这些方法的局限性,限制了以TiO2为代表的无机半导体氧化物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由于含有硼硼键,有机联硼化合物具有还原性。北京大学王剑波课题组(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846-1849)、南京大学黎书华课题组(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985-5989)和清华大学焦雷课题组(J. Am. Chem. Soc., 2017, 139, 607-610; Chem. Sci., 2018, 9, 2711-2722)等的研究成果表明,联硼化合物受到含氧或氮亲核试剂的进攻后得到的Lewis酸碱加合物,具有较强的给电子倾向和能力。受这些研究的启发,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莫凡洋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创新性地将以上两个研究领域进行交叉与结合,采用有机联硼化合物对无机半导体氧化物材料进行改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课题最初的设想是,既然联硼化合物与亲核试剂结合会得到电子给体,而半导体氧化物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的桥氧或羟基,是否可以用桥氧作为Lewis碱与联硼化合物结合,通过界面处分子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原位得到电子给体,将电子注入到邻位的金属中心,重构界面电子结构,从而产生可见光活性位点。

图2. TiO2纳米颗粒表面吸附联硼分子产生Ti3+可见光活性中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