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18年度教育部评估中再获优秀
时间:19/01/02

12月28日,教育部科技司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工程和材料领域共有145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加5年一度的评估工作。根据初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的成绩,材料领域49个参评实验室中, 8个实验室获评“优秀”,3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良好”。北工大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多轮严格评审、答辩,综合评定获得“优秀”。根据相关规定,教育部根据定期评估结果,对实验室进行动态调整,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优先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定位于开拓生态环境材料的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支撑绿色发展、服务国家安全。创始人左铁镛院士等老一辈材料学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创立生态环境材料新型交叉学科,以全生命周期分析(LCA)为指引,从源头替代毒害与稀缺元素、制备流程与使役过程节能减排及污染控制,到高效循环再造。在难熔金属及稀土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基础、高效能源及低维光电功能材料等特色方向,研究成果、人才团队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实验室近年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生态环境材料与制备技术)等创新团队,新当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杰青/长江、4名优青。2016年实验室主任牵头申报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组建,支撑流程工业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多维评价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工程化。

实验室牵头完成多项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和首都建设重点任务,突破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的生态环境材料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实现了环境友好材料产业的大范围工程化应用,服务绿色发展和国家安全。实验室成果十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近五年发表Nat. Commun.、Adv. Mater.、Acta Mater.等SCI论文500余篇,他引累计超过两万次。出版生态环境材料专著、丛书十多册。实验室人员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50余件(授权220余件)、国外发明专利20余件。

实验室获批了教育部首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联合建立了首个“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专业博士点,入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实验室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元素融入材料“四要素”,构建了以材料全生命周期评价为核心的从专业基础到工程应用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创建了国内最大的环境负荷分析平台,支撑了本、硕、博多层次培养的创新思维和技能训练,连续培养出全国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博’论文,为国家相关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0
相关文章
相关留言
写留言...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米格实验室"微信公众号